摘要:近年来,番禺区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做实做细群众满意度工作,聚焦解决群众身边事、烦心事,推动幸福美丽番禺建设。本期花城政能量,我们通过几个案例看到番禺区民生福祉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辛福感、满意。...
近年来,番禺区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做实做细群众满意度工作,聚焦解决群众身边事、烦心事,推动幸福美丽番禺建设。
本期花城政能量,我们通过几个案例看到番禺区民生福祉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辛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1 推进城市供水优化改造
2019年起番禺区持续推进供水服务到终端改造项目。2022年,供水服务到终端被列入番禺区“十件民生实事”项目。截至4月,全区已完成2608户居民户外供水设施改造工作,预计今年12月底前,完成全区7500户任务目标。
改造完成后,居民以往面临的老旧管网水压低、水量不足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2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
去年以来,番禺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大力推动物业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番禺区286个住宅小区已实现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覆盖率超过70%,累计建成集中充电点1090个、智能充电端口15649个。此外,有78个住宅小区加装梯控系统,限制电动自行车“上楼”充电。
3 推动“舒适午休”
2020年初,番禺区在全市率先提出开展“舒适午休”示范校项目。各示范学校因地制宜,从利用功能场室改造、课室拼椅等方式创造场地条件,到铺垫子、带被子逐步推进舒适午睡,再到研发学生“坐躺椅”,尽可能在场地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节省更多空间提供“平躺睡”服务。
目前,番禺区实现校内午休“平躺睡”学生7.54万人,学生、家长满意率均超过96%。
4 “两心”工程
2021年,番禺区民政局以“民生、民心、民政,结对、暖心、帮扶”为主题,发动民政系统党员干部对重点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结对帮扶,通过入户走访收集困难群众的微心愿,及时链接资源点亮微心愿。活动以来,一共组织了24个结对帮扶小组196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覆盖困难群众1290人,点亮“微心愿”124个,完成居家“微改造”14户。
“微心愿”经审核后会在“慈善番禺”小程序上架,热心企业/居民可通过小程序捐款认领,为困难群众“圆梦”。
5 重新盘活西坊大院
位于市桥街的西坊大院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业厂区,闲置导致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番禺区秉承“修旧如旧、新旧融合”的微改造理念,采取“政府引领+民企自主”的方式,由居民和设计师共同担任老旧街区旧改规划师,共同修缮维护历史风貌建筑和原有生态环境。
6 华禺兴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
番禺区现有食品生产小作坊110多家,70%小作坊集中在大龙街清河市场周边的华禺兴、豪盛、中和南方3个集中加工区。过往,这些小作坊大多“各自为政”,2021年以来,番禺区市场监管局以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帮扶企业做优做强为切入点,成功推动华禺兴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完成升级改造。
升级改造后的加工区,日产熏烧烤、酱卤肉制品等广式烧腊3吨,出品覆盖大型餐饮店、连锁公司和中大型农贸市场等300余家单位,小作坊内所有原料和生产加工的产品检验合格率均为100%。
7 番禺珠宝首饰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广州市下发的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至2021年,番禺区超额完成市下达年度任务,累计完成整治提升面积约650.21公顷,更是形成了以沙湾瑰宝特色小镇、大罗塘珠宝名镇为中心,辐射市桥、东环、钟村等镇街的珠宝产业经济圈。
番禺区委、区政府在立足湾区、融入湾区、服务湾区中谋划落实番禺工作,深耕制造业、实业、产业,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番禺贡献。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有任何想分享的话,欢迎留言!
图文编辑:黎小培